人勤春來早,正是春耕時。時值四月,正是春耕之際,位于嵐山境內青連鐵路西側的100余畝耕地平坦整齊、溝壑分明,肥沃的土壤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可誰能想到就在幾個月前這里曾塵土飛揚、垃圾遍地,堆放著大量的木材,村民望著曾是自家口糧地的土地無可奈何,鄉村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事情源于2016年,為了籌建國家五縱五橫大項目---青連鐵路建設項目,經日照市政府研究,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原日照市國土資源局)批準同意將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付家官莊村的100余畝土地用作青連鐵路項目的取土場,并簽訂了《臨時使用土地合同》,要求取土結束后兩年內恢復土地原樣,及時復墾驗收。隨著青連鐵路大項目的完成,青連鐵路建設指揮部、中鐵三局以及青連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三方簽訂了《取土場復墾工程委托建議協議書》,確定了復墾過程的具體責任。可是協議簽訂后的復墾任務進行的并不順利,土地一直沒有得到恢復,并被一物流公司從村委會租用,變成了堆放木材的倉庫而實際占用,雜亂的現場與周圍郁郁蔥蔥的綠樹顯得格格不入。
本是為了國家基礎建設做貢獻的好事,卻因為復墾義務人不積極履行復墾任務,導致生態植被被破壞、垃圾滿天飛、土壤流失。“一到下雨天,看著地里被水沖出的沙石和一道道溝,試著都怪心疼的。”村里的老人介紹著。
2021年5月,嵐山區檢察院在組織公益訴訟座談會時,了解到該情況。辦案人員經走訪村委會、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到現場進行實際調查,了解取土施工、土地復墾和涉案土地生態環境被破壞現狀。針對涉案農用地至今未復墾、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情形,嵐山區檢察院以行政公益訴訟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監督有關企業及時進行土地復墾,恢復正常的農業生產。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各部門發揮聯動機制,充分群策群力,為共同維護美麗鄉村建設集思廣益。嵐山區檢察院、區自然資源局、鎮政府、村委會、工程建設項目方等各個單位共同召開專題推進工作會議,研究落實復墾方案。通過聯席會議、現場辦公、約談相關企業等多種形式,最終,堆放的木材被全部移走,開挖走的土方全部用熟土回填,100多畝被損毀的農耕土地完成復墾。2021年年底,嵐山區農業局、區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局等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對涉案土地進行了驗收,認為已經符合土地復墾要求。預計2022年5月1日前后即可以開始正常耕種。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我們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堅決守住耕地紅線,保護鄉村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這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共同的責任和擔當。檢察機關通過依法能動履職,以“我管”促“都管”,攥指成拳、凝聚治理合力,最終實現生態破壞問題的靶向施治。谷雨時節,谷得雨而生也,春風化雨,春耕正當時,愿不誤時節不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