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15時03分,在日照經開區檢察院建立的“區檢察院公益保護監督員”微信群里,突然出現的一條信息引起了第二檢察部申沖的注意,“俺村的一條生產路上突然出現了大量來源不明的建筑垃圾,你們檢察院快來看看吧,這些是我拍的照片。”某村的公益保護監督員張某說。從照片可以看到,那些建筑垃圾綿延的照片很是觸目驚心,幾乎鋪滿了村旁的一整條小路,村民想去地里干活已經無路可走。
“立即出發去現場核實調查取證!”副檢察長鄭少梅聽完匯報后馬上作出決定。
15時58分,距離接到舉報信息還不到1小時的時候,第二檢察部負責人趙翠云帶領幾名干警已到達建筑垃圾傾倒現場。張某將檢察人員辦案的照片發到“區檢察院公益保護監督員”微信群里,立刻引來了公益保護監督員們紛紛點贊,更有人評論說:“剛成立時以為就是走過場搞形式,現在看來檢察院確實是為民辦事,令人心服口服。”
經調查發現,該地點位于魯南高鐵和青日連高鐵之間,緊鄰一條河流,不僅污染土壤、河流,阻塞村民日常通行,也嚴重影響了日照的市容市貌。“快看,這是什么?”一名檢察干警發現垃圾堆里有一張卡片,撿起來一看,是日照某酒店的VIP卡。他又迅速爬到“垃圾山”頂進行查看,很快,又發現一些同樣的卡片,還有一些標有收貨地址為該酒店的快遞包裝,檢察人員推斷,這些垃圾來源與該酒店存在密切聯系。同時,根據公益保護監督員反饋,從調取該村的監控錄像發現,11月23日下午,曾有滿載建筑垃圾的卡車駛入該村。
第二天,辦案人員馬不停蹄分頭行動,分別來到交警部門和日照某酒店進行調查。通過交警的協助,一組人很快查清了運輸卡車所屬的公司,另一組人發現該酒店正在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與現場的建筑垃圾基本吻合,經詢問正在施工的人員,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處置已經外包。
11月27日,經開區檢察院將調查情況分別通報給區應急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交通和建設局,督促各部門共同調查該案。11月30日,在聯合調查過程中,區綜合執法局接到案件當事人厲某某的電話,厲某某稱已通過酒店裝修公司得知開發區相關部門正在調查此事,他內心壓力很大,已認識到了錯誤,表示一定認真悔改并接受調查。原來,厲某某通過網上看到某裝修公司有建筑垃圾要處理,一共四車,每車350元,就自己聯系了某運輸公司的車輛幫其運輸并傾倒在了某村附近,而該公司的運輸車輛也無建筑垃圾運輸許可證。當天,檢察機關及相關執法部門、該村兩委及厲某某共同來到現場,厲某某對現場進行了確認和主動認領,表示保證在三日內將垃圾全部清理完畢,并自愿接受全部罰款。
12月1日,厲某某及該運輸公司安排裝運機械和車輛,將傾倒的垃圾全部運送到了開發區凱潤集團建筑垃圾場。12月2日,檢察人員再次查看現場,建筑垃圾已全部清理完畢。12月4日,區應急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函復區檢察院稱,依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第二十條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已對厲某某和日照某公司違法設置建筑垃圾收納場和無建筑垃圾運輸許可運輸建筑垃圾進行立案,并擬給予3000元、5000元的罰款。
12月10日,根據日照經開區檢察院出臺的《虛假訴訟和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張某收到了區檢察院獎勵的300元錢,雖然獎勵不多,但也讓公益保護監督員們感受到了檢察院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對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視。
本案是我市檢察機關探索開展的“網格化+公益訴訟”辦案模式的一個辦案縮影,今年以來,開發區檢察院聘任全區196名網格員擔任公益保護監督員,將公益訴訟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拓寬了案件線索來源,已受理監督員反映公益損害線索7件,全部當天受理,當天查看現場處理,當天進行案件程序性反饋,上述7起公益損害情形均在10個工作日予以解決,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