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東港區人民檢察院在石臼街道設立日照首個派駐檢察室
12月3日,東港區人民檢察院派駐石臼檢察室,社區居民秦風(化名)正向檢察室主任李偉業反映情況。因為感到拆遷補償款分配不公,他多次找到石臼檢察室,哭訴心中的不平。
李偉業已經記不清這是接待的第幾個群眾了,他只知道,附近居民經常來,不管事兒歸不歸檢察院管,都愿意過來說道說道。
1994年,東港區人民檢察院在港口經濟繁盛的石臼街道設立派駐檢察室,旨在傾聽民生訴求,服務基層群眾,維護社會和諧安定,參與社會綜合治理。這是日照首個派駐檢察室。
李偉業說,因為沒有先例,剛開始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但只要走出去,沉下心,就會發現問題。

向前一步,把犯罪傾向扼殺在萌芽中
一次,個體餐飲經營戶馬某,其子因吸毒被撤銷緩刑,收監執行,然而與其子一起吸毒的袁某也是社區矯正人員卻未被收監,馬某認為不公平,情緒激動討要說法。
經初步了解,其子是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社區矯正人員,雖不屬于石臼街道管轄區,但他沒有一推了之,而是積極協調相關司法部門并向市院監所部門匯報。最終,袁某也被收監執行。
今年2月,李偉業又了解到,在石臼中盛社區接受幫教的小盧多次外出不歸,便決定找他了解事情緣由。
原來,小盧自小父母離異,他常年在社會上流浪,因年少沖動,一次盜竊轉化為搶劫,被移送審查起訴。鑒于犯罪時不滿18周歲,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辦案人員建議法院從輕判決。
為實現幫教力量社會化,2013年5月,東港區檢察院經實地考察,在檢察室轄區的石臼街道依托中盛社區及企業成立“正心”教育觀護基地,對缺乏有效監管條件的無實質監護、無固定住所、無經濟來源的“三無”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食宿和勞動技能培訓,并展開針對性幫教,切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障其順利回歸社會。經與中盛社區協調,小盧在該社區接受矯正,并通過在社區負責水暖工作每月領取1000元報酬,于是,他成了基地首個接受幫教的人員。
得知小盧不服從監督的消息后,李偉業和工作人員一道,主動探了個究竟。原來,由于他身份特殊,只要公寓發生失竊現象,他都會被當作懷疑對象,平時也不受尊重。自己感覺很憋屈,不想繼續待下去,為了排遣壓抑,經常出去上網徹夜不歸。
犯罪與否,往往在一念之間。向前一步化解,罪行或矛盾則會扼殺在萌芽狀態。
檢察室人員耐心講解了緩刑期應遵守的規定,并不厭其煩地幫助他疏導壓抑已久的情緒。一個正滑向危險邊緣的孩子由此停止了偏離的腳步。

公平公正,做基層社會治理的得力助手
2014年3月的一天,石臼檢察室轄區的陽光社區發生了一起因吸煙引燃被褥致人窒息死亡事件。被害人張某的家屬來到社區大吵大鬧,要求按照工傷標準賠償50余萬元。
檢察室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社區,坐下來與張某家屬和社區書記分析事情原委。事發當晚,張某在值班室吸煙后,隨手將煙頭仍掉,醉酒后的他很快熟睡了,不料,煙火引燃了被褥,濃烈的煙霧致使張某窒息死亡。
張某作為成年人,擔任值班室工作人員,擅自吸煙違反社區管理制度,存在過錯;社區存在管理疏忽,沒有盡到善意管理的義務,也有一定過錯。一邊是情緒激動要求高額賠償的張某家屬,并聲稱處理不好就要到市政府大樓上訪,一邊是認定不構成工傷、拒不賠償的社區,檢察室人員向雙方解釋工傷賠償構成要件,經多次協商與調解,最終社區給予張某20萬元的賠償金。
在石臼檢察室的調解室內,擺放著一張紅色的三角棱桌。這張桌子是精心設計的,李偉業說,三角代表三方平等,調解的原則就是“人人平等”。
21年來,石臼檢察室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無數,已經快速成長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得力助手。
如今,東港區在三莊、河山、南湖等地都設立了派駐檢察室,派駐檢察室的工作職責也在摸索中走上了規范,主要有:接受群眾舉報、控告、申訴、接待群眾來訪;發現、受理職務犯罪案件線索;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受理、發現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對訴訟中的違法問題依法進行法律監督;開展法制宣傳,化解社會矛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監督并配合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參與并促進社會管理創新;開展為民、便民、利民服務及和涉農檢察,依法保障群眾的合法利益。
近日,當記者來到石臼檢察室時,主任李偉業正通過遠程視頻向區檢察院匯報最近情況。
“遠程視頻接訪室”由一套價值20余萬元的信息設備組成,社區居民可直接通過視頻與上級檢察院溝通。
在派駐檢察室工作多年來,李偉業深深感受到,只有深入基層,俯下身子與百姓溝通,才能真正贏得信任和支持。
|